1. <dl id="6haxx"></dl>
    <b id="6haxx"></b>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首頁 > 湘風廉韻 > 精彩視窗 > 正文

    湖南雙峰曾國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     2017/1/10 15:52:55【字體:  
    分享至

    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曾國藩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人,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道光十八年(1838年)進士,入翰林院,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卒謚“文正”。論學主義理、考據(jù)、辭章三者并重,遺稿經后人編為《曾文正公文集》。

    曾國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育出來的標本式人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以忠謀政,一生奉行“居官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曾國藩亦是中國近代化的發(fā)軔者之一,他倡導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了安慶內軍械所,建立了第一家新型工廠“江南制造總局”,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人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生前身后,備受推崇。

    富厚堂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湖南省現(xiàn)雙峰縣荷葉鎮(zhèn)境內涓水河畔,全宅占地面積約4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富厚堂為土石磚木結構,明清回廊式風格,大氣而不顯豪華,簡樸而不失莊重。宅內有山有水,古木參天,亭閣相映。后山的鳥鶴樓和荷花池中的凝芳榭等5座亭閣交相輝映,使富厚堂成了一座國內保存無幾、仿泮宮(學宮)風格建造的鄉(xiāng)間侯府。

    富厚堂正宅又稱八本堂,取自曾國藩“八本”家訓,其住房簡單、樸素、大方。而富厚堂的精華所在,應數(shù)它的四座藏書樓,即公記藏書樓、樸記藏書樓、芳記藏書樓和思云館,曾氏后人稱之為“曾家人的精神中心”。藏書樓飛檐重疊,防蟲、防潮、防火、采光,功能齊全,精巧實用,體現(xiàn)了我國近代藏書樓建筑的高超藝術。雖歷經150余年風雨,至今舊貌依稀。

    曾氏家訓

    曾國藩祖父曾星岡少時紈绔,因有長輩譏諷他會是“敗家子”而幡然醒悟,自此講求農事,并提出“治家八訣”,即“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奠定了曾氏家族耕讀孝友的家風。

    曾國藩作為家中長子,尤其重視對諸弟及子侄的教育。在長期的仕宦生涯中,曾國藩觀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于是在祖父“治家八訣”的基礎上擴充和發(fā)展,形成“八本家訓”: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但曾氏家訓流傳最廣的還是曾國藩寫給諸弟及子侄的家書。曾國藩家書以儒學思想為核心,融匯眾家之精要,傳承發(fā)揚耕讀家風,內容包括修身養(yǎng)性﹑讀書治學、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其行文在日?,嵤轮性⒁娮R,在平凡樸實中見真情,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家書后經李瀚章、李鴻章編校、刊印,廣為流傳。

    曾氏家風習習,其后輩不僅用心傳承,并且順應潮流有新的發(fā)展。曾國藩兒媳婦、曾紀鴻夫人郭筠秉承先人遺訓,勤儉治家,手書《曾富厚堂日程》告誡子孫不染紈绔習氣,力求自立自強,并要求子孫天天做到,時時遵守。

    “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謹守家訓,傳承家風,賢才輩出。曾國藩治家教子的理念與實踐,更是被社會大眾所推崇和效仿,成為中國傳統(tǒng)家教的范本。

    ●視頻腳本

    湖南雙峰曾國藩: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

    【序幕】《八寶家訓代代傳》:書蔬魚豬,早掃考寶,修身齊家,自幼知曉。

    130多年前,《曾文正公家書》問世,被讀書人奉為治家寶典。

    30年前,《曾國藩全集》出版,曾國藩又一次受到廣泛關注。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對久負盛名的曾國藩家規(guī)產生了興趣,比如“八訣”和“八本”。那么,“八訣”“八本”是如何形成的?對曾氏后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對當下又有什么樣的借鑒意義呢?

    請您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去領會曾國藩的治家之道吧!

    曾國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縣,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乳名寬一,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晚清中興名臣,湘軍統(tǒng)帥,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號文正。他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集大成者。

    毛澤東青年時代細讀過《曾文正公家書》,并由衷贊嘆:“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鄙厣矫珴蓶|遺物館至今還保存了四本他讀過的《曾文正公家書》,每本封面都有他當年的簽名——“詠芝珍藏”。

    “八訣”家規(guī)

    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坪村高嵋山下的白玉堂,是曾國藩的誕生地。大廳門聯(lián)“居室以勤儉為本,力田與孝弟同科”,正堂神龕對聯(lián)“敬祖宗一炷清香,必恭必敬;教子孫兩條正路,宜讀宜耕”,歷歷在目,彰顯著曾氏耕讀孝友的本色。

    曾國藩出生地·白玉堂

    曾氏的家規(guī),起源于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據(jù)《大界墓表》載,星岡公年輕時,染上紈绔之習,飆馬成癮,性情懶惰,“與裘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寢”,致使玩物喪志,學業(yè)荒蕪。長輩們譏諷他是浮薄浪兒,將成為“敗家子”。一語刺痛浪子心,星岡公從此“立起自責”,悔過自新,“終身未明而起”,開山墾荒,鑿石決壤,連通成片十數(shù)畛,成為立家基業(yè)。并且,他還總結出“八字三不信”治家口訣,成為曾氏家族的傳家寶。

    《曾國藩研究》執(zhí)行主編 胡衛(wèi)平:

    治家八訣是什么呢?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季褪羌漓胱孀?。寶就是說人待人無價之寶。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孝子。星岡公一聲咳嗽,他會應聲而至;一句呵斥,他皆躬身聆聽。并且,擬聯(lián)“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令曾國藩書掛于堂中,以示共勉傳承。

    曾麟書是曾氏幾百年來的第一個秀才,考了十七次,四十三歲才考中秀才。為了望子成龍,他在白玉堂旁邊創(chuàng)辦私塾——利見齋,曾國藩在這里讀書到十多歲。

    在祖父耕讀治家之道和父親孝順苦學精神的熏陶下,28歲的曾國藩終于金榜題名進入翰林之列。全家高興之時,星岡公卻是冷靜如常告訴家人:“寬一雖點翰林,我家仍靠作田為業(yè),不可靠他吃飯。”曾國藩進京前,畢恭畢敬向祖父請示:“此次進京,求公教訓?!痹菍Z重心長地說:“爾的官是做不盡的,爾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爾若不傲,便好全了?!痹霑哺嬲]兒子,要“公而忘私,國而忘家”。

    曾國藩做官30多年,位極人臣,但他常常教育兄弟子侄,要牢記一輩子在家務農的祖父定下來的家規(guī),那就是:“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錢積谷積產積衣積書,總是枉然。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惟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p>

    “八本”家訓

    富厚堂是曾國藩的故居,大氣而不顯豪華,簡樸而不失莊重。

    “富厚”二字出自《漢書·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中的“列侯大者至三四萬戶,小國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多陷法禁,隕命亡國,或亡子孫”一語,既取富裕厚足之愿景,更含曾國藩“子孫始而驕佚,繼而流蕩”之警誡。

    富厚堂正宅大門

    “富厚堂”的門匾,為曾國藩所題。兩邊的對聯(lián)“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紀澤為紀念父親曾國藩所書,意思是:清廉品格世代遵守,崇高美德弘揚光大。

    富厚堂的正宅是八本堂 ,取自曾國藩的“八本家訓”,被世人稱為“家訓第一堂”。

    曾國藩久經宦海,看過多少上下同僚的浮沉興衰,警覺“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于是,在自己權位越來越高的過程當中,把祖父治家“八訣”從小家擴展到國家,逐漸形成了更加豐富的“八本三致祥”家規(guī)體系。

    “八本”,即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他用最通俗的語言,詮釋了治學治家治國的精髓。

    “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他認為,孝順父母、勤勞節(jié)儉、寬厚待人,是能夠為家族帶來祥瑞并且必須遵循的品行。

    富厚堂內還有兩塊牌匾也是曾國藩親筆手書的,一塊是“肅雍和鳴”,出自《詩經》“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懊C”是恭敬,“雍”即溫和,他希望家人在和諧的聲音中生活相處。另一塊是“篤親錫祜”,意思是忠實善待親戚長輩,上天就會賜福于你。字里行間,滲透著曾國藩“和睦、孝敬是?!钡募矣柪砟?。

    興建富厚堂時花費七千吊錢,曾國藩深為駭嘆有何顏面見人。這時,他已是詔封“太子太?!保臃狻耙坏纫阌潞睢?。七千串錢不足他一年養(yǎng)廉銀的四分之一,駭嘆奢侈,匠心可鑒。

    曾國藩六世孫 曾樾:

    后來這個宅子是文正公的兩個弟弟攜手把它組建起來的。為了節(jié)省開支,所以放存書的地方,書樓,就用了你們可以看到的完全清一色的青磚。而房子里頭,為了節(jié)省一部分費用,采用了土磚。看,就是像這樣一種形式。當?shù)氐睦习傩展苓@樣一種做法叫“金包銀”。

    曾國藩一生嚴于律己。他說,我從30歲開始,便以做官發(fā)財為恥辱,以子蔭父職為羞愧!居官期間,他身上的一衣一襪,都是夫人、兒媳婦或女兒親手縫制的。30歲生日那天,家人幫他縫制了一件青緞馬褂,卻舍不得穿,只有節(jié)慶日或過新年時才穿上。這件衣服,在他彌留之際還像新的一樣。

    千封家書

    《曾文正公家書》成書于清光緒五年,近1500封,分為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及用人篇等部分,涉及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內容,集中反映了他一生治家、治學、治軍、為政的主要思想,高度展現(xiàn)了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

    著名作家、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作者 唐浩明:

    懷著一片對家人的愛心,曾國藩一生寫了1400多封家書,其中絕大部分是寫給他的四個弟弟和兩個兒子的。這些給子弟的家書對曾氏家族家規(guī)的建立、家風的形成發(fā)揮著很大的作用。

    曾國藩一生以圣賢為榜樣,曾經寫下“不為圣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的對聯(lián)以銘心志,時時刻刻用“慎獨”來反省自律,堅持“篤實”做事、“堅忍”做人的為人處世準則。他不僅身體力行,還經常在家書中告誡弟弟們:“賢弟此刻在外,亦急須將篤實復還,萬不可走入機巧一路,日趨日下也。”至于堅忍功夫,曾國藩可算修煉到了極點。他說,“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于成”“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苶然自餒也”。

    曾國藩鶴立翰林之時,更是以清廉自律而聞名于世。他給弟弟的信中這樣自勉和告誡:“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詒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愿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p>

    著名作家、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作者 唐浩明:

    曾國藩說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家里面的瑣瑣碎碎的小事都跟絕大學問相關聯(lián)。所以他要他的兒女從小事上做起,比如說誠,那就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就從不譏笑別人做起。一樁樁一件件小事做好,那么人整個的境界就提升了。

    1864年8月,曾國藩已是一等侯爵,他16歲的兒子曾紀鴻去長沙參加鄉(xiāng)試。當時的科舉考試,遞條子、打招呼、開后門的現(xiàn)象較多。曾國藩怕兒子誤入歧途,在開考前寫信給曾紀鴻說:“場前不可與州縣來往?!笨纪臧l(fā)榜之前,曾國藩又寫信告誡兒子:“斷不可送條子?!边@次鄉(xiāng)試,曾紀鴻榜上無名,以后多次應試,僅得一個“勝錄附貢生”。曾紀鴻始終未借父親之名拉過關系,曾國藩也沒給主考官打過任何招呼,實在難能可貴。

    1860年,曾國藩授兩江總督,駐防祁門,指揮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軍事,權傾天下。屬下的兩位縣令馬上送來了三件稀世之作:著名書法家劉墉、翁方綱臨摹的《蘭亭集序》、北宋淳化祖本《王右軍帖》、趙孟頫次子趙雍的“飛白竹”畫,價值連城。曾國藩是識貨之人,大飽眼福,驚為“祁門三寶”。送禮的七品縣令以為二品總督大人肯定笑納,沒想到曾國藩以“世間尤物不敢妄取”而原物退還。這是他“居官以不要錢為本”的一個生動典型。

    曾國藩始終對家族的繁榮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要求子孫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修身立德。他在家書中寫道,“余教兒女輩惟以勤、儉、謙三字為主……弟每用一錢,均須三思”“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驕,流于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

    曾國藩六世孫 曾樾:

    當文正公帶著家屬到了南京兩江衙署的時候,文正公的小女兒曾紀芬穿了一條還是她嫂嫂留下的一條鑲著青花邊的黃綢褲。文正公看后,很不滿意,覺得她穿的那條褲子太花哨,就要求她馬上換掉。沒有辦法,小女兒只能遵從,換了一條素雅一點兒的褲子,才算過去了。

    1872年農歷二月初四,一代尊儒曾國藩溘然長逝,留給子孫后代的,只有那一樓藏書、一套家書和一篇寄托著“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希冀的遺囑。

    十代書香

    富厚堂的建筑風格,仿泮宮式樣而設計?!般鷮m”,在周代是諸侯之學宮。當然,富厚堂真正體現(xiàn)“泮宮”特色的還是藏書樓。

    曾國藩曾經說:“余將來不積銀錢留與子孫,唯書籍尚思添買。”富厚堂內的四座藏書樓,是幾代主人吮吸東西文化的象征,并且哺育出了一個人才輩出的名門望族。對于曾氏后人來說,最神圣的事情莫過于上書樓看書、讀書、抄書,他們稱這里是“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思云館是富厚堂中曾國藩最早的藏書樓。1857年,父親曾麟書去世,他回家居喪之時親自營建了這座思云館,并居住其間“望云思親”“恪守禮廬”“讀禮山中”,還題寫了楹聯(lián)“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以自勉。思云館既是曾國藩精藏圖書的地方,辟有“三經三史三子三集三實之室”,更是他飽受挫折后反省悟道、東山再起的新生之地。復出后,他以“柔道”而行之,從此在仕途上漸入佳境。

    曾國藩的功成名就,為曾氏家族帶來了鼎盛,但他始終認為“不可忘寒士家風”,尤其最擔心子侄后輩流于驕奢淫逸,丟棄勤儉家風。

    著名作家、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作者 唐浩明:

    曾國藩對官宦之家抱有深刻的憂慮,他曾經說,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很少有能夠傳到第二代第三代的,他們的后人呢,大多處境不好。那么官宦之家跟別的家庭相比,最大的差別,就在于有權勢,有財富,所謂富貴。但是為什么權勢和財富并沒有給官宦子弟的上進起推動作用,反而害了他們呢?這件事情值得我們深思。

    他教育兒子“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鼓勵兒輩們多讀有用之書,多做實用學問,甚至包括學習西方文化。曾國藩曾經請來江南制造局的兩位傳教士兼翻譯史迪文森和傅蘭雅,為兩個兒子指點學習英文,這在當時真是破天荒的舉動。

    當然,讓曾氏家規(guī)更富有生命力的,還在于代代傳承,并且與時俱進。

    《曾富厚堂日程》

    曾紀鴻夫人郭筠是曾國藩同榜進士郭沛霖之女。在公公曾國藩、婆婆歐陽夫人、丈夫曾紀鴻、夫兄曾紀澤相繼去世后,她成為富厚堂的主人,親手訂立了《曾富厚堂日程》教育后代,提出:子孫不論男女皆應習一樣手藝;皆應有獨自出遠門之才識;皆應知儉樸;皆應俠義性成;皆應抱至公無私心腸。以此告誡子孫不染紈绔習氣,力求自立自強,并要求子孫天天做到,時時遵守。

    郭筠對曾國藩家教思想體系的重大貢獻,不僅是摒棄了男強女弱、男外女內的傳統(tǒng)觀念,賦予了家中女性與男子平等的受教育權;而且還拓展了家教的影響范圍,“一鄉(xiāng)風化,則強國之根基于此”,把家教的內涵上升到了鄉(xiāng)風純正、強國固根的層面。

    與郭筠同輩的劉鑒,是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的次子曾紀官的夫人,其祖父是大學士劉權之。她于1908年專門制定了《曾氏女訓》10章124課,包括女范10課、婦職18課、母教56課、家政40課。由于其教子有方,曾氏族人在她生日時送給了她“傳家有訓”的金字牌匾。

    曾國藩七世侄孫 曾繁宇:

    我想我會記住這些家規(guī)并且傳承給我的孩子們。

    曾氏家風浸潤,后裔人才輩出。曾國藩一共有三個兒子六個女兒,長子和第五女不幸夭折;次子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小兒子曾紀鴻是著名數(shù)學家;孫輩曾廣鈞是曾家的第二個進士,23歲入翰林院;孫女曾廣珊是著名女詩人;直系第四代、第五代,大多是學術、科技、文化領域的精英。他弟弟們的后人中也涌現(xiàn)了諸多人才,有著名化學家曾昭掄、著名考古學家曾昭燏、著名革命家曾憲植、著名畫家曾厚熙等。兩百多年來,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達200余人。有人做過統(tǒng)計,從曾國藩的父親以下到科舉制度廢除期間,曾氏一門共出過秀才、舉人、進士、翰林二十多個。實行新式教育之后,后裔大多是大學畢業(yè)或留學外國。

    古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苯裉煲灿小案徊贿^三代”的說法。然而,曾國藩家族延續(xù)十代,至今都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不能不說這是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那秘密究竟何在呢?當年處于人生最高峰的曾國藩,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信中揭曉了答案:“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時之官爵,而恃長遠之家規(guī)?!?/p>

    如今,“耕讀天下,富厚日新”的耕讀家風,在曾國藩故里蔚然成風。

    【朗讀】曾國藩實驗學校學生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

      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曾國藩家規(guī)家書摘編


    一、勤 敬

    書蔬魚豬,早掃考寶①。

    ——曾星岡治家八訣

    【注釋】

    ①寶:指善待親族鄰里。曾星岡說“人待人,無價之寶”,這是居家的法寶。

    【譯文】

    居家要注意八件事:讀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早起、打掃、祭祀、友鄰。

    治家八訣: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諸弟在家,總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權勢,則家中子侄最易流于驕,流于佚,二字皆敗家之道也。萬望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輩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四年九月十三日致諸弟》

    【譯文】

    弟弟們在家,總要教育子侄輩遵守“勤敬”二字。我在外已有權有勢,那么家里的子侄就最容易驕傲奢侈、放蕩不羈,“驕佚”二字正是敗家之道。萬萬希望弟弟們每時每刻留心,不要讓子侄們沾染此種惡習,至關重要至關重要。

     

    諸弟不好收拾潔凈,比我尤甚,此是敗家之象。嗣后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伶俐,以為兒侄之榜樣。一代疏懶,二代淫佚,則必有晝睡夜坐、吸食鴉片之漸矣。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四年八月十一日致諸弟》

    【譯文】

    各位弟弟不愛整潔,比我還厲害,這是敗家的跡象。以后一定要細心收拾,就算是一紙一縷,竹頭木屑,也要撿拾干凈,做好子侄們的榜樣。若是第一輩渙散懶惰,第二輩就會驕奢淫逸,這樣下去,那么就會漸漸滋生白天睡懶覺、晚上睡不著、甚至吸食鴉片的惡習。

     

    二、敦 本

      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

      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

      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曾國藩八本家訓

    【譯文】

    研讀古書要以明白字意通俗易懂為根本;寫詩作文要以講求韻律朗朗上口為根本;侍奉親人要以常讓親人愉快開心為根本;修身養(yǎng)性要以排解煩惱胸襟豁達為根本;立身處世要以不說假話言而有信為根本;居家生活要以不戀懶覺早起勞作為根本;當官從政要以廉潔不貪兩袖清風為根本;帶兵行軍要以遵守軍紀不擾百姓為根本。 

    曾國藩手書八本家訓

    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致諸弟》

    【譯文】

    我們這輩人只有提高品德、修習學業(yè)兩件事靠得住。提高道德修養(yǎng),就是要達到孝悌仁義的境界;修習學業(yè),就是要學會作文寫字的本領。這兩件事都由自己作主,得一尺便是自己的一尺,得一寸便是自己的一寸。


    三、戒 奢

    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p>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諭紀鴻》

    【譯文】

    勤儉立身,習慣勞苦,可以享受安樂,可以享受節(jié)儉,這就是君子。我做官也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點兒官場習氣,飲食起居,仍然遵守家族中代代相傳的儉樸風尚,極其儉樸也可以,稍微豐裕點也可以,太豐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從儉樸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儉樸就困難了。你現(xiàn)在年紀還小,千萬不要貪圖奢華,不能養(yǎng)成懶惰的習慣。無論是大戶人家還是小戶人家、還是士、農、工、商諸家,只要勤儉節(jié)約,沒有不興旺的;如果放縱奢侈厭倦懈怠,就沒有不衰敗的。

     

    余在外無他慮,總怕子侄習于驕、奢、逸三字。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致四弟》

    【譯文】

    我在外面沒有其他顧慮,只擔心子侄沾染上驕(傲)、奢(侈)、逸(蕩)的習氣。家庭敗落,離不開一個奢字;個人失敗,離不開一個逸字;惹人嫌惡,離不開一個驕字。


    男女皆應知儉樸,每月所入必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賬簿,寫算不錯。

      ——摘自郭筠《曾富厚堂日程》

    【譯文】

    家中男女都應懂得儉樸,每個月的收入一定要能夠滿足支出,每個人都要有一本自己的賬簿,收支就不會出差錯。

    曾國藩家書手跡  

    四、去 傲

    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謂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謂己有文學,而遂敢于恃才傲物。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致諸弟》

    【譯文】

    弟弟們也要時刻存一種敬畏的心理,不要認為家里有人做官,就敢于欺侮他人;不要認為自己有文才,就自高自大看不起別人。


    星岡公曰:“爾之官是做不盡的,爾之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做,更好全了?!边z訓不遠,至今尚如耳提面命。今吾謹述此語,告誡兩弟,總以除傲字為第一義。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十年十月二十四日致九弟、季弟》

    【譯文】

    祖父星岡公說:“你的仕途還很長,你也很有才華,但不要驕傲,自滿招致?lián)p失,謙虛得到益處。你如果不驕傲自大,就更好了?!边@個遺訓不遠,至今如聽當面教誨?,F(xiàn)在我鄭重地講這段話,就是告誡兩位弟弟要以去掉“傲”字作為第一要事。


    天地間惟謙謹是載福之道,驕則滿,滿則傾矣。凡動口動筆,厭人之俗,嫌人之鄙,議人之短,發(fā)人之覆,皆驕也。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十一年正月初四日致四弟》

    【譯文】

    天地之間只有謙虛謹慎才是承受?;莸耐緩?,一驕傲就會自滿,一自滿就會傾覆。凡屬動口動筆的事,討厭人家俗氣,嫌棄人家鄙陋,議論人家短處,指斥人家失敗,都是驕傲。

    五、尚 學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莫墜高曾祖考以來相傳之家風。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爾之所知也。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學做圣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六年九月二十九日諭紀鴻》

    【譯文】

    世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個知書明理的君子……你讀書寫字不可以間斷,早晨要早起,不要敗壞我們從曾祖輩流傳下來的家風。我的父親和叔叔,都是黎明就起床,這點你很清楚。凡富貴功名,都是命中注定,一半靠個人努力,一半靠機遇。唯獨學做圣賢,全靠自己做主,和命運沒有什么關系。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諸弟》

    【譯文】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氣,第二要有見識,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氣,就決不甘居下游;有見識,就明白學無止境,不敢有一點收獲就自滿自足,如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都是因為沒有見識;有恒心,就絕沒有干不成的事。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窮經必專一經,不可泛騖。讀經以研尋義理為本,考據(jù)名物為末。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讀史之法,莫妙于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與當時之人酬酢,笑語于其間。不必人人皆能記也,但記一人,則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記也,但記一事,則恍如親其事。經以窮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別無學矣。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

    【譯文】

    深入研究經籍必須專守一經,不可三心二意地廣泛求取。閱讀經籍要以研尋經義名理作為根本,考據(jù)文字音義等為其次。閱讀經籍需要明白“耐”字的訣竅,一句不理解,絕不看下一句;今天不理解,明天再讀;今年沒讀精,明年再讀。這就是所說的“耐”字的意思。閱讀史書的方法,最好的就是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就好像自己與當時的人在交際往來,談笑風生。不必把歷史上的每個人都記住,只需先專記一人,就仿佛如實地接觸這個人一樣;不必把歷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牢牢記住,只需先專記一事,就如親歷其事一樣。讀經在于深入研究其義理,讀史在于考究其始末。除去這兩個方面,就沒有別的學習方法了。

    毛澤東讀過的曾文正公家書

    六、貴 恒

    凡人作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咸豐七年十二月十四日致九弟》

    【譯文】

    做一件事情,都應當全神貫注于這件事,自始至終不松懈,不能見異思遷,做這件事想那件事,坐這山望那山。人如果沒有恒心,一生就不會有所成就。


    望爾等于少壯時,即從“有恒”二字痛下功夫,然須有情韻趣味,養(yǎng)得生機盎然,乃可歷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則不能真有恒也。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同治四年七月十三日諭紀澤》

    【譯文】

    希望你們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在“有恒”這兩個字上痛下功夫,當然必須得有情韻和趣味,充滿生氣和活力,這樣讀書的興趣才能夠保持長久而不衰減。如果感覺讀得拘謹辛苦、疲憊困倦,就不能真的持之以恒了。 


    七、守 廉

    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fā)財為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fā)財以遺后人。神明鑒臨,予不食言。

    ——《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致諸弟》

    【譯文】

    我自三十歲以來,就認為靠做官來發(fā)財是非??蓯u的,把做官積累下來的財富留給子孫當作羞愧可恨的事,因此暗暗立下誓言,決不靠做官發(fā)財積累財富留給后人。天地神明可鑒,我決不食言。

     

    我自從已亥年在外把戲,至今以為恨事,將來萬一作外官,或督撫,或學政,從前施情于我者,或數(shù)百,或數(shù)千,皆釣餌也。渠若到任上來,不應則失之刻薄,應之則施一報十,尚不足滿其欲。故自庚子到京以來,于今八年,不肯輕受人惠,情愿人占我的便益,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澄弟在京年余,亦得略見其概矣,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益,不可輕取人財,切記切記!

    ——摘自《曾文正公家書·道光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七日致諸弟》

    【譯文】

    我自從己亥年在外面周游,到今天仍然感到遺憾,將來萬一做外官,或做督撫,或做學政,以前給予過我恩惠的人,也許幾百,也許幾千,都像釣魚的食餌。他們如果到我的衙門來,不答應他們的要求吧,那未免太刻薄了,答應他們的要求,就是給十倍的報答,還不一定能夠滿足他們的欲望。所以自從我庚子年調到京城以來,至今八年,我都從不輕易接受別人的恩惠,情愿別人占我的便宜,決不去占別人的便宜。澄弟在京城一年多,也大概知道這些情況的,以后凡事不可以占別人半點便宜,不要輕易接受他人錢財,務必牢記!


     ●專家觀點


    唐浩明:孝友勤儉 讀書明理——曾國藩的家規(guī)家風

    曾國藩是一個在近代中國留下很深痕跡的政治人物,也是公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他在治國平天下的軍政生涯中,十分注重自我人格完善,同時也以極大的心血治理他的家庭與家族。

    一、曾國藩家規(guī)家風的主要內容

    在曾國藩家規(guī)家風的熏陶下,百余年來,曾氏家族人才輩出,長盛不衰。曾氏所倡導的家規(guī)家風中有如下一些主要內容:

    孝友。孝,即對長輩要恭敬順從。友,即對平輩要善意仁愛。一個家庭,若能做到孝順友善地相處,那么這個家庭便可以長久地興旺下去。曾氏在比較官宦、商賈、耕讀三種家庭后,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故而他把“孝”列為三個能導致家庭祥和因素中的第一個。

    勤儉。勤與儉在曾氏家書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他說:“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國也好,家也好,要想興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勤儉。勤勞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儉樸則能葆珍惜之心養(yǎng)清正之身。

    讀書。在這方面曾氏最有見識之處在于不僅要子弟讀八股文等應試書籍,更重要的是要讀于身心事業(yè)有實際作用的書。而且,讀書重在于行,若不能行,讀亦無益。曾氏對諸弟說:“《大學》之綱領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他教導諸弟,不要沉溺于科舉之中,“此中誤人終身多矣”。年過二十,若還總是圍繞在揣摩考題上用功,將來必然悔恨不已,應該早早明白這個道理,“壹志從事于先輩大家之文”。

    睦鄰。曾國藩祖父很注重與鄰里之間的關系,常說“人待人,無價寶”,即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相處,是人生的無價之寶。曾氏也很看重這方面。他引用幕僚李榕之母的兩句話“有錢有酒款遠親,火燒盜搶喊四鄰”,來教育家人不要怠慢鄰里鄉(xiāng)親。鄰居之間有慶賀吊唁等事,曾家人不僅要送錢送物,還要親自上門致意。

    二、曾國藩家規(guī)家風的重點在于嚴格管教兒子

    對于兩個兒子的教育,曾國藩抓得很緊。教子,在曾氏的家庭教育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他對兒子的教育與期盼,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讀書明理的君子。

    咸豐六年,已為湘軍統(tǒng)帥的曾國藩認認真真地給時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蹦敲?,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著說:“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币馕肚趧趦€樸,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勞苦,可以過好日子,也能過苦日子。這種人就是君子。君子是具有好品性的人,與財富、地位、權利無關。

    這就是說,曾氏不期盼子孫做大官,做出人頭地者,他只希望子孫能通過讀書明理這個途徑做品性良好的人。

    第二,從小事做起。

    曾氏常對家人說:“絕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要輕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瑣事,這中間就包含著處事待人的絕大學問。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便可以走出家門做大事。我們打開一部曾氏家書,迎面撲來的都是曾氏在告訴兒子從小事上做起:誠實,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奮,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從不譏笑人做起;戒奢,從不坐轎做起;端莊,從步伐穩(wěn)重做起。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總體境界就提高了。

    第三,世家子弟要有寒士之風。

    同治元年,他在給次子的信中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他也一再囑托在家的四弟管好子侄輩:“吾家現(xiàn)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p>

    曾氏所謂的寒,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指寒素,即破除子侄輩的特權優(yōu)越感。兒子參加省城鄉(xiāng)試,他告誡兒子,不可遞條子、拜門子,不可暗通關節(jié)。家屬由湖南去安慶,坐的是湘軍戰(zhàn)船,他吩咐家人不可張掛船上的帥字旗,沿途不要拜客,不要接受宴請;二是指貧寒,即在經濟上與普通平民無異。他叮囑家中不可買田,子女穿衣不能太光鮮。媳婦女兒都得親自下廚,按時給他寄親手做的小菜與布鞋。女兒出嫁,嫁妝不得超過二百兩銀子。兒子要親自動手灑掃庭除,甚至鋤草、拾糞這類事也可以做,并不丟臉。

    第四,不留財產給兒子。

    早在道光二十九年,曾氏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絕不留銀錢與后人?!焙髞砩頌橄孳娊y(tǒng)帥,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tài)度:“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p>

    左宗棠也持這種觀點,他說不僅不留錢財,連古籍字畫也不留給子孫,曾氏稱贊左的這些話是“見道之言”。

    “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痹仙钪斫讨赜谘越痰牡览怼K蠹胰俗龅降囊磺?,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說服力的教科書。(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作者 唐浩明)

     

    曾夢佳:理智傳家謹言行,盡在細雨無聲中

    幾千年農耕文明,樸實的中國農民恪守著“耕讀傳家”的訓育,進能讀書入仕,退則耕田養(yǎng)家。我家世居閉塞的湘中雙峰荷葉,數(shù)代祖輩如所有普通農民一樣,半耕半讀,既在田間辛勤勞作,收獲每一個豐年,又不誤子孫教育,將讀書入仕的期盼一代代傳下來。竹亭公(曾國藩父親)有一副對聯(lián)很能說明這種耕讀傳家的心理:“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世事不聞不問,且將艱巨付兒曹。”普通農民的想法很簡單,讀書入仕于個人出人頭地,于家族光耀門楣。竹亭公在此之上對子孫更寄托了為國承擔重任的期盼,讀書入仕不僅是一份榮耀,更是一份艱辛和責任。

    文正公(即曾國藩)果然不負父親的期盼,歷盡艱辛后封侯拜相,洞悉世事的他給兒孫留下讀書明理、謹言慎行的家訓。斗轉星移、百年滄桑,文正公的諸多教誨并未代代相傳,然而讀書明理和謹言慎行的訓育卻如清泉流淌、沁入心中。家中雖再無出其右者,然外交家、數(shù)學家、教育家卻出了不少,即便是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也都是知書達理,于社會有用之人。

    成長的記憶里,長輩們很少講述文正公的為人、治家之道,甚至連他的名字都很少提及。爺爺?shù)男∧緲抢?,書柜里塞滿了書,印象深刻的是各種古典詩詞歌賦類的書籍和岳麓出版社出版的《曾國藩全集》以及鐘叔河先生編的《走向世界叢書》。糊滿報紙的墻上貼著文正公的一副對聯(lián):“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边@是富厚堂思云館門外懸掛的對聯(lián),于無聲處感染著家里的每一個人?;叵肫饋恚桓睂β?lián)、一部全集、一套走向世界的小冊子其實濃縮了文正公的一生和他對中國的影響,家教也許就是這樣浸潤到骨子里。家族中人大都是謹言慎行的謙謙君子:做事有原則、守規(guī)矩、負責任,言語時不妄議他人、不妄下結論、不妄加揣測;一大家子人相處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曾家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始終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在世俗生活中不逾矩、不爭搶,重親情、善友朋。這應該就是對“讀書明理、謹言慎行”的詮釋吧。

    斯人已去,故園猶在。白玉堂、富厚堂依然矗立在青山綠水間,屋前風搖荷舉,屋后蒼翠如蓋。青磚灰瓦在陽光下樸實素雅,高敞的房間清涼舒適,墻面斑駁證實它曾歷經滄桑。藏書樓的窗框后是主人智慧、冷靜的目光,穿越荷塘、田野、山巒,投向遠方……當榮耀逐漸退去,宅子里沉淀下書香的氣息和代代相守的精神,家族就是這樣代代傳承、生生不息。(民盟盟員、曾國藩第六代孫女 曾夢佳) 


    91精品无码系列,字慕无码2020,无码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专区,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一区在线无码观看
    1. <dl id="6haxx"></dl>
      <b id="6haxx"></b>